查看原文
其他

人物解读 | 了解《白鹿原》上的他他她吗?

2017-06-15 广东知网

据说……最近《白鹿原》开启了霸屏模式


看来,追剧党又开始欲罢不能。

《白鹿原》是陈忠实的生命,

这部被他视为“死后能垫棺作枕的书”史诗巨著。

几乎倾注了他毕生的才气

尖锐、复杂、黑暗、浮沉

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剧?

在口风刻薄的豆瓣网上,

它得到了9.0的高分。

那么跟着小知来到中国知网,

为你揭开这部剧神秘的面纱!


白鹿原在哪里?

陕西作家往往有很强的”乡土情节”,无论路遥、陈忠实、贾平凹,土地都是他们小说中永远的主题。路遥的《人生》、《平凡的世界》,绕不开的是家乡的土地,陈忠实的《白鹿原》从白嘉轩看到白鹿跑到那块土地开始,又从这块土地引发的愧疚结束,那么白鹿原究竟是怎样的一片神奇的土地呢,那么跟着小知来到中国知网一探究竟吧。登录中国知网(www.cnki.net)首页,在标题栏中选择工具书选项打开,工具书位置如图。



【白鹿原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的灞、浐河之间,为东南—西北走向。南北20公里,东西7. 5公里,面积150平方公里。传说周平王东迁时,有白鹿游食于此,故名白鹿原。因白鹿原向为兵家必争之地,又称霸上、灞头、霸陵。《史记》载:王翦伐荆,秦始皇送至霸上;刘邦西入咸阳,还军霸上,均指此。现原上有霸陵(汉文帝墓)、薄太后墓、滕公冢灌婴墓等遗址。(源自中国知网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《中国丝绸之路辞典》)  


《白鹿原》的人物命运是怎样的?

在《白鹿原》的扉页上,写着巴尔扎克的隽语: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。的确,如果把《白鹿原》放在我们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看,它通过对白鹿原上两个家族、几方势力好勇斗狠的恩怨纷争,展示了人的历史以对个体生命史的关注,目的就是对民族生命史的历史性反思。历史是由人创造的,也是由人来演绎的,只有人,才能真实地诠释我们民族的历史。




接下来,小知就为大伙扒一扒知网资源总库(www.cnki.net)都有哪些《白鹿原》人物解读文献。


检索方式:输入检索词“白鹿原人物形象”


“白嘉”:卫道者的时代悲剧



白嘉轩是“一个从历史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族长形象”。作为白鹿两家无可争议的族长,是统领全剧的核心人物。他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格特征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厚的审美价值,囊括了中国硬汉的典型的性格表征。

作为白鹿两姓的族长,一生都在姐夫朱先生的指导下致力于做个好人。他所奉行的修身立命之本便是仁义道德对待长工鹿三以及族人。白嘉轩是仁义的,可这“仁义” 是建立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的对待仇人鹿子霖和黑娃,白嘉轩是宽容、忍让的,但这宽容也只是维护其利益和地位的方式。他以近乎完美的“人格神”塑造着封建社 会族长的形象,留给世人多少钦佩和赞叹,然而,他因人格面具过度膨胀而带来与集体相疏离的孤独感和离异感,却暴露了他孤独、无奈、脆弱的一面。

作为宗法家族权威忠实的拥戴者和严格的执行者,白嘉轩一生之中的辉煌时刻总是在祠堂里。他在这里惩治烟鬼和赌徒,整顿乡约族规。而最能体现他族长的权威的莫 过于在祠堂惩治儿子白孝文。白嘉轩下手特狠,比上次抽打小娥和狗蛋还要狠过几成。这个儿子丢了他的脸,亏了他的心,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,他为他丧气败兴的 程度远远超过了被土匪打断腰杆的劫难,他用刺刷抽击这个孽种是泄恨是真打而不是在族人面前摆摆架式。白嘉轩惩治孝文,不仅震撼了白鹿原,也将其做为族长的 威严更明显地昭示给乡里族人。作为族长,白嘉轩那挺直的腰板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威慑着人们,这种力量源于他悟守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,人伦标准,处世原 则。

从白嘉轩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虽然到了没落之时,但仍不可能随着它的覆灭而全部消亡,其精华、其糟粕已经渗透于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之中。如何对待传统文化,如何取其精华、去其糟粕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如何彻底摒弃民族劣根性,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。


“黑娃”:从叛逆到皈依


黑娃是《白鹿原》中一个极具悲剧意味的人物。

最初,他是一个不安分的雇农,在搞农运时成为领袖,后来又参加红军,然后再成为土匪二头目,再被国民党收编成为保安团营长,反正后成为共产党副县长,在新政权时最终被处决。

黑 娃的悲剧命运主要不在于他政治上的迷茫和大起大落,也不在于他最后被白孝文陷害而死,他的悲剧命运主要体现在儒教传统对其叛逆性格的消解。在白嘉轩看来, 黑娃不过是个迷途的羔羊,即使自己被黑娃打断了腰,白嘉轩也没有真正憎恨他,反而在黑娃被诬陷枪毙的时候,白嘉轩气瞎了眼睛。

朱先生为黑娃题了“学为好人”四个大字,后来的黑娃也是真心这样做的。黑娃在农运时砸了祠堂,最终又回到祠堂跪拜,在这个意义上白嘉轩的预言成真,白嘉轩是胜利者,但对于黑娃来说却是个反抗的失败者。

黑娃开始是爱田小娥的,但最终他忘记并在精神上抛弃了田小娥;黑娃开始是憎恶白嘉轩的腰挺得太直的,但最终向白嘉轩拜倒。黑娃的悲剧是一个反抗者的悲剧,一个以旧的武器来反抗旧的思想观念反抗者的悲剧。


“白孝文”:堕落的掌门人


白孝文是《白鹿原》中最具有性格深度的人物,他的性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了伦理与情欲之间的冲突。

白孝文与田小娥通奸事发,白嘉轩将其一切都剥夺了,白孝文瞬间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人,此时的白孝文再来到田小娥的破窑洞,结果与此前判若两人: 以往的白孝文都是解开裤带不行,勒上裤带又行,今天解开裤带就行了。他的一段解释十分精辟: “过去要脸就是那个样子。而今不要脸了就是这个样子,不要脸了就像个男人的样子了。”原来,维系白孝文道德的仅仅是“面子”。对于白孝文这样虚伪的人而言,一般的诱惑往往很难奏效,但在性诱惑面前就很难抵御。“性”在白孝文的性格转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,使他的人性本质彻底暴露———他原本就是一个毫无节操的人。人类的一切真情,包括父子、夫妻、兄弟、朋友之情在白孝文那里都不存在,他是一个“欲”的动物。这不仅是情与理的冲突,更是欲望与人性的冲突。

“田小娥”:死于时代和男权


田小娥是《白鹿原》中颇受争议的女性之一。她美丽泼辣,也算出身于书香门第,却被父亲嫁给年近七十岁的老头做小妾,甚至连小妾也算不上,是专门的“泡枣”养 生工具。在受尽赤裸裸的侮辱与迫害的情况下,她与黑娃产生了爱情,“偷情”的行为为当时的礼法所不容,她被郭举人休掉后送回娘家,而父亲又“要脸顾面 子”,视女儿回家为莫大耻辱,因而将她像“铲除院庭里的一泡狗屎一样”打发掉,索性把她嫁给了黑娃。本来,美好的生活似乎还可以这样开始,但不久由于“农 运”失败黑娃被迫外逃,田小娥不仅重新陷入绝望,更陷入了时代变革和宗法传统这两大车轮的碾压之中。为保全黑娃的性命,她被迫失身于鹿子霖。流氓成性的鹿 子霖为报复白嘉轩,教唆并逼迫田小娥去引诱白氏家族寄予厚望的继承人白孝文。开始,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白孝文“穿上裤子就行,脱下裤子就不行了”,后来终于 “行了”,田小娥也最终成为宗法社会和封建礼教不共戴天的死敌。最后,小娥死了,死在了公公鹿三的梭镖下。因为她是败坏家风的荡妇,是断送他儿子前程的祸 根,是拉白孝文下水的坏女人,是“烂货”、“婊子”、“祸害”,她给他和白嘉轩两家带来了不堪回味的灾难。鹿三的梭镖无情地刺向了小娥,他要去除一个祸 害,成全“仁义”的礼教。与其说小娥死于鹿三无情的刀下,不如说死于传统伦理与封建秩序吃人的本质,死于泯灭人性的封建传统文化的桎梏。

小娥本是一个善良、本分的女子,只为了争得一点生存的权利,却要付出血与泪的代价。剥夺女性自由婚嫁权利的封建婚姻制度,使她从穷秀才的女儿成为郭举人家的 小妾;同样,无视人性合理诉求的封建贞操观,让她成为入不得祠堂的黑娃妻子;而强调男尊女卑的儒家男权主义思想,终使她沦为了家族争斗的牺牲品。她只想通 过反抗和叛逆,让自己成为这个充满着封建宗法思想的男权主义社会里,一个堂堂正正、有独立地位的人,但每一步都走得如此的艰辛和无奈。作为封建社会的女 子,由于她所受道德观念的影响和思想局限,没有先进的思想作指导,她仅能凭借身体这唯一工具进行着无力也是屈辱的反抗,表达自己对现实人生的不满,并在放 纵与堕落中走向了沉沦的深渊。

尽管如此,她在被刺的瞬间,那惊异而又凄婉的一声“大呀”,映照出的是她内心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敬畏,她多么希望被鹿三认可,被白鹿村所接纳,能与她的黑娃过人的日子。她借死后附体于鹿三的冤魂,向族权统治下的整个白鹿原表达她的愤怒和嘲弄,对象征着宗族权威的白嘉轩给予了辛辣的嘲讽,毫不留情地撕下了儒家思想的虚伪和欺骗的面纱,控诉着封建社会凶残与吃人的本性。小娥的冤魂为白鹿原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大瘟疫。在白嘉轩的谋划下,小娥的尸骨被架起的硬柴烧成了灰末儿、装进了瓷缸、埋在了镇妖塔下。田小娥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,尽管她反抗过,呐喊过,然而她的抗争和呐喊在强大的儒家文化压力下,注定要失败。田小娥, “生的痛苦,活的痛苦,死的痛苦。”


“百灵”:新思想的觉醒


当然,除了白嘉轩、黑娃、白孝文这些典型人物之外,其他人的命运似乎也相当残酷。比方说鹿兆海,他与日本鬼子作战大胜,只因为是国民党非嫡系部队,被派去绞杀共产党,结果葬送了性命,死后也无人理会,甚至墓碑上还有一泡干掉的大便。

      白灵是白鹿原上最具光彩的人物,她既富有女性的细腻和柔情,又一心追寻革命:先是反抗父亲为自己包办的婚姻,尔后又放弃与自己持不同政见的鹿兆海,最终选择了共产党人鹿兆鹏。这位试图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,最终也没有能逃过残酷命运的魔掌:干了一辈子革命,最后被当成“反革命”镇压,而且是最野蛮的“活埋”,理由却是为了“节省宝贵的子弹”。


如果说白鹿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缩影,白鹿原的血泪史就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血泪史,那么白鹿原人就是近代中国百姓的脚注,白鹿原人的沉痛苦难史就是近代中 国百姓的苦难史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《白鹿原》对近代中国社会系列变革的审视,特别是对社会“大动荡”背景下“小地方”的“小人物”的关注,体现了一位具有人文关怀意识作家流露出来的强烈悲剧意识。

文献参考:

1、来源cnki收录的硕士论文:《白鹿原》人物悲剧命运研究

2、来源cnki收录的硕士论文:《白鹿原》人物形象 及其文化心理结构研究 

3、来源cnki独家收录的期刊《文学评论》:为鲁迅的话下一注脚——《白鹿原》重读

4、来源cnki收录的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科研项目(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) ( 项目编号 16YJ080202) 阶段性研究成果:

社会历史、文化传统、女性命运———《白鹿原》悲剧意识的三个维度



编辑/广东小知 来源/陕西知网



推荐阅读: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